序言
威廉希尔是湖南工业大学重要教学和科研基层单位。现有教职工117人,专职教师106人,其中教授16人,副教授40人;博士学位33人,在读博士生5人;兼职教授3人;硕士生导师11人。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,教师职称、年龄、学缘结构、学历层次整体合理,具有较强教学水平、科研能力教师队伍。学院现有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,信息与计算科学、数学与应用数学、应用物理学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。
近年来,学院承担的教研、教改项目共85项,其中省级教改项目36项,还有多项大学生创新项目。在国内外公开发表教研、教改论文共计145篇;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;主编或与其他院校合编出版了15部教材,实验系列教材、实验指导书13本;“高等数学”获得省级优秀课程,“线性代数”为省级精品课程,“大学物理实验室”获得省级合格实验室。
学院的科研工作涉及数学、物理学、材料物理、电子科学、计算机科学等领域。承担的科研项目约110项,其中主持和主要参与其中国家级项目32项,省部级项目48项;发表科研论文累计450余篇,三大检索收录120余篇;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国家发明专利17项。
就业工作是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,就业质量是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检验。就业质量报告面向社会公布,客观反映了毕业生就业情况,使社会对东威廉希尔人才培养情况有所了解,并对学院学科专业的招生规模、结构优 化、调整改革提供参考依据,反响良好。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加强学院教育质量信息公开力度,现向社会发布《威廉希尔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》。
一、毕业生就业工作概况
威廉希尔着力提高教育质量,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之任务,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,坚持育人为本、德育为先、能力为重、全面发展的育人观,以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为导向,深化服务理念,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。
面对经济环境复杂多变、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的严峻就业形势,学院领导高度重视、精心部署,把就业工作摆在关系学院长远发展的重要位置。不断健全就业工作长效机制,优化学科专业布局,科学制定符合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设置,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,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。进一步完善了多位一体全程化的生涯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体系建设,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,合理定位自身发展,着力提升就业竞争力;学院深入拓展就业市场,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;鼓励和引导更多学生到城乡基层、中西部地区、艰苦边远地区和中小企业建功立业;强化对学生的就业服务,完善就业困难帮扶计划,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实现就业;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,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加及时、方便、有效的就业信息服务;畅通工作机制,大力推进改革与合作,形成多方力量协同推进就业工作的有利格局。
二、毕业生基本情况
(一)学历分布情况
威廉希尔2017年共有本科毕业生233人。见表2.1。
表 2.1 学历情况
毕业生数
| 2017年
| 2016年
| 2015年
| 2014
| 2013
|
本科生总数
| 233
| 219
| 257
| 227
| 229
|
(二)学科专业分布情况
威廉希尔2017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4个专业。 见表2.2。
表2.2 本科毕业生专业分布情况
专业名称
| 毕业人数
|
信息与计算科学
| 74
|
应用物理学
| 30
|
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
| 78
|
数学与应用数学
| 51
|
小计
| 233
|
(三)生源地分布情况
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在全国18个省(市、自治区)有生源。生源最多的是湖南,38.2%。见表 2.3。
表 2.3 本科毕业生生源地分布情况
生源地
| 本科
|
人数
| 比例
|
河北
| 5
| 2.15%
|
山西
| 10
| 4.29%
|
江苏
| 11
| 4.72%
|
浙江
| 9
| 3.86%
|
安徽
| 10
| 4.29%
|
福建
| 8
| 3.43%
|
江西
| 9
| 3.86%
|
山东
| 4
| 1.83%
|
河南
| 19
| 8.15%
|
湖北
| 10
| 4.29%
|
湖南
| 89
| 38.2%
|
广东
| 9
| 3.86%
|
广西
| 11
| 4.72%
|
海南
| 5
| 2.15%
|
四川
| 4
| 1.72%
|
云南
| 7
| 3%
|
重庆
| 6
| 2.58%
|
贵州
| 4
| 1.72%
|
总计
| 257
| 100%
|
(四)性别分布情况
2017届本科毕业生,男生(174)占74.68%,女生(59人)25.32%。
(五)民族分布情况
2017届本科毕业生中共有8个民族的学生,其中,汉族占90.99%。详见表2.4。
表 2.4毕业生民族分布情况
民族
| 本科生
| 比例
|
汉族
| 212
| 90.99%
|
回族
| 1
| 0.43%
|
苗族
| 4
| 1.72%
|
土家族
| 4
| 1.72%
|
瑶族
| 2
| 0.86%
|
哈尼族
| 1
| 0.43%
|
侗族
| 4
| 1.72%
|
壮族
| 5
| 2.15%
|
合计
| 233
| 100%
|
三、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相关分析
(一)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分析
1、毕业生总体就业率
学院本科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踏实的工作作风,在社会上具有强劲的竞争优势,就业态势良好,近四年来总体就业情况平稳,就业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。 截至2017年8月31日,2017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2.27%。详见表3.1。
表 3.1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
2017年
| 2016年
| 2015年
| 2014年
|
就业率
| 就业率
| 就业率
| 就业率
|
92.27%
| 91.32%
| 94.16%
| 94.66%
|
2、学院专业就业率
学院本科各专业就业状态比较均衡。2017届学院各本科专业就业率见表3.2。
表3.2 各专业就业率
专业名称
| 毕业人数
| 就业人数
| 就业率%
|
信息与计算科学
| 74
| 66
| 89.19%
|
应用物理学
| 30
| 27
| 90%
|
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
| 78
| 74
| 94.87%
|
数学与应用数学
| 51
| 48
| 94.12%
|
小计
| 233
| 215
| 92.28%
|
3、本科生毕业去向分布
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,提升就业竞争力。近三年,虽然就业形势非常严峻,但学院本科生的总体就业率较高,均在90%以上。签约率、深造率持续稳定,整体态势良好。详见表3.3。
表 3.3 本科生毕业去向分布
毕业去向
| 2016年
|
人数
| 比例
|
就业
| 签约
| 192
| 82.4%
|
升学
| 23
| 9.87%
|
出国
| 0
| 0%
|
合计
| 215
| 92.27%
|
待就业
| 18
| 7.73%
|
总计
| 233
| 100%
|
4、不同性别毕业生就业情况
学院根据学生特点采取多项措施给予学生分类就业指导。在社会普遍认为女 生就业难的情况下,2017届毕业生男生就业率91.38%, 女生就业率为94.92%。女毕业生就业率高于男毕业生,但在就业过程中同样具有竞争优势,本科生继续深造比例女生高于男生。详见表3.4。
表3.4男女生就业情况
性别
| 人数
| 就业率
| 其中
|
升学率
| 出国率
|
男生
| 159
| 91.38%
| 6.87%
| 0
|
女生
| 56
| 94.92%
| 11.86%
| 0
|
5、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
学院一直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工作,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发挥优势,结合专业技能积极把握就业机会。2017届少数民族毕业生中本科生就业率90.91%。详见表3.5。
表3.5少数民族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
民族
| 毕业生人数
| 就业率
| 其中
|
升学率
| 出国率
|
回族
| 1
| 100%
| 0
| 0
|
哈尼族
| 1
| 100%
| 0
| 0
|
苗族
| 4
| 100%
| 0
| 0
|
土家族
| 4
| 100%
| 0
| 0
|
瑶族
| 2
| 100%
| 0
| 0
|
侗族
| 4
| 100%
| 0
| 0
|
壮族
| 5
| 80%
| 0
| 0
|
(二)毕业生继续深造情况分析
2017年学院本科毕业生升学23人,占毕业生总人数的9.87%;
表3.6本科毕业生深造情况
毕业人数
| 升学人数
| 升学率
| 出国人数
| 出国率
| 深造率
|
233
| 23
| 9.87
| 0
| 0
| 9.87%
|
[注:深造率=升学率+出国率]
(三)待就业毕业生后续情况及分析
学院积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就业,继续做好本科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服务,提供就业支持。截至10月31日,此前未落实的18名毕业生,已就业10人。
详见表3.7。
表3.7 待就业毕业生后续情况分析
类别
| 毕业生数
|
已签协议
| 1
|
已签合同
| 5
|
自主创业
| 1
|
其他形式就业
| 3
|
已就业合计
| 10
|
准备再次考研
| 3
|
准备考公务员
| 4
|
未落实
| 1
|
未就业合计
| 9
|
总计
| 18
|
(四) 毕业生基层就业情况
学院鼓励毕业生到基层、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。选拔共录取1名西部志愿者。
(五)毕业生创新创业情况
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233人,其中毕业生自主创业2人,占毕业生总人数的0.85%。详见表3.8。
表 3.8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
专业
| 创业人数
|
信息与计算科学
| 2
|
电子信息与科学技术
| 0
|
应用物理学
| 0
|
数学与应用数学
| 0
|
合计
| 2
|
(六)毕业生就业流向情况分析
1、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行业分析
学院毕业生就业覆盖了多个行业,去向广泛、分布合理。详见表3.9。
表 3.9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行业流向
签约单位的行业类别
| 毕业生
|
人数
| 比例(%)
|
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
| 7
| 3.26
|
房地产业
| 3
| 1.4
|
公共管理、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
| 5
| 2.33
|
建筑业
| 2
| 0.93
|
教育
| 56
| 26.05
|
金融业
| 17
| 7.91
|
居民服务、修理和其他服务业
| 1
| 0.47
|
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
| 3
| 1.40
|
农、林、牧、渔业
| 2
| 0.93
|
批发和零售业
| 5
| 2.33
|
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
| 95
| 44.19
|
制造业
| 16
| 7.44
|
住宿和餐饮业
| 1
| 0.47
|
租赁和商务服务业
| 2
| 0.93
|
总计
| 215
| 100%
|
2、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性质分析
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:从单位性质而言,我院的就业行业及单位以灵活就业(民营企业)为主,占到了79.63%。国有企事业为4.07%,升学人数为6.85%。这些数据反映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已经发生了明显改变,毕业生适应形势发展,投身到市场需求量大的民营企业、私营企业中去。
详见表3.10。
表 3.10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
专业
| 国有企事业
| 自主创业
| 民营企业
|
人数
| 百分比(%)
| 人数
| 百分比(%)
| 人数
| 百分比(%)
|
数学与应用数学
| 2
| 4.55%
| 0
| 0
| 37
| 84.09%
|
信息与计算科学
| 1
| 1.52%
| 2
| 2.7%
| 53
| 80.30%
|
应用物理学
| 2
| 5.88%
| 0
| 0
| 25
| 73.53%
|
电子信息科学
| 3
| 4.00%
| 0
| 0
| 60
| 80.00%
|
合计
| 9
| 4.07%
| 2
| 2.7%
| 175
| 79.63%
|
3、毕业生就业地区分析
我院毕业生就业市场(区域)以广东省和省内为主(比例为63.5%),其中广东省73人,占31.3%;湖南省75人,占32.2%。此外,毕业生去往上海、北京、江苏的人数也略有上升。
表 3.11毕业生就业广东地区分析
专业
| 总人数
| 广东省
| 就业人数
| 百分比(%)
|
广州
| 深圳
| 佛山
| 江门
| 东莞
| 惠州
| 河源
| 汕尾
| 中山
| 珠海
|
信计
| 74
| 3
| 14
| 1
| 0
| 0
| 0
| 0
| 0
| 0
| 2
| 20
| 27%
|
应物
| 30
| 0
| 2
| 1
| 0
| 2
| 0
| 0
| 1
| 0
| 0
| 4
| 13%
|
电科
| 78
| 3
| 16
| 3
| 0
| 2
| 2
| 1
| 0
| 5
| 4
| 36
| 46.2%
|
应数
| 51
| 3
| 8
| 1
| 1
| 0
| 0
| 0
| 0
| 0
| 0
| 13
| 25.5%
|
总计
| 233
| 9
| 40
| 6
| 1
| 4
| 2
| 1
| 1
| 5
| 6
| 73
| 31.3%
|
表 3.12毕业生就业湖南地区分析
专业
| 总人数
| 湖南省
| 就业人数
| 百分比(%)
|
长沙
| 株洲
| 湘潭
| 岳阳
| 永州
| 邵阳
| 常德
| 益阳
| 怀化
|
信计
| 74
| 11
| 10
| 3
| 0
| 0
| 3
| 1
| 0
| 1
| 29
| 39.2%
|
应物
| 30
| 1
| 6
| 0
| 1
| 0
| 1
| 0
| 1
| 0
| 10
| 10%
|
电科
| 78
| 4
| 7
| 0
| 0
| 1
| 4
| 0
| 0
| 0
| 16
| 20.5%
|
应数
| 51
| 6
| 10
| 3
| 0
| 1
| 0
| 0
| 0
| 0
| 20
| 39.2%
|
总计
| 233
| 22
| 33
| 6
| 1
| 2
| 8
| 1
| 1
| 1
| 75
| 32.2%
|
表 3.13毕业生就业其他地区分析
专业
| 总人数
| 其他省份、自治区、直辖市
| 就业人数
| 百分比(%)
|
北京
| 福建
| 河北
| 江西
| 上海
| 湖北
| 江苏
| 浙江
| 贵州
| 四川
| 河南
| 海南
| 天津
| 云南
| 广西
| 重庆
| 安徽
|
信计
| 74
| 1
| 2
| 0
| 1
| 8
| 0
| 0
| 2
| 1
| 1
| 0
| 1
| 0
| 0
| 1
| 1
| 0
| 19
| 25.7%
|
应物
| 30
| 1
| 1
| 0
| 0
| 6
| 1
| 0
| 2
| 0
| 0
| 0
| 0
| 0
| 0
| 0
| 0
| 1
| 12
| 40%
|
电科
| 78
| 1
| 2
| 0
| 0
| 5
| 1
| 4
| 3
| 0
| 0
| 1
| 0
| 1
| 1
| 2
| 4
| 2
| 27
| 34.6%
|
应数
| 51
| 1
| 0
| 1
| 0
| 3
| 3
| 2
| 1
| 0
| 0
| 2
| 0
| 0
| 1
| 1
| 1
| 0
| 16
| 31.3%
|
总计
| 233
| 4
| 5
| 1
| 1
| 22
| 5
| 6
| 8
| 1
| 1
| 3
| 1
| 1
| 2
| 4
| 6
| 3
| 74
| 31.8%
|
4、2017年来招聘威廉希尔毕业生较多的用人单位
学院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信息软件等领域,表3.14列出了2016年来招聘威廉希尔毕业生较多的部分单位。
表 3.14 2017年招聘毕业生较多的部分用人单位名录
用人单位
| 录用毕业生数量
|
昌硕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
| 7
|
深圳市国显科技有限公司
| 4
|
鸿富锦精密工业(深圳)有限公司
| 4
|
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
| 4
|
深圳市一博科技有限公司
| 3
|
惠州市西顿工业发展有限公司
| 3
|
深圳四方精创咨询股份有限公司
| 3
|
(七)就业市场分析
1、毕业生供需信息情况
2017年,学院主动向全国用人单位发送需求联系函50多份,5场专场招聘会。
2、毕业生信息来源渠道分析
毕业生通过学校、学院提供的信息、社会人才交流会、人才招聘网站渠道获取就业信息,进而落实工作单位,见表3.15。这一方面说明由校内提供的就业信息仍然是学生就业的主渠道;另一方面,也说明学生们主动适应形势,拓展就业信息来源,充分利用社会资源。
表 3.15毕业生信息来源渠道分析
信息渠道来源
| 人数
| 比例
|
校内招聘会、招聘专场
| 78
| 39%
|
社会人才交流会、人才招聘网站
| 80
| 40%
|
学校信息网
| 10
| 5%
|
家长或朋友
| 10
| 5%
|
老师
| 4
| 2%
|
其他(报纸、网络等)
| 18
| 9%
|
总计
| 200
| 100%
|
(八)就业满意度分析
1、用人单位毕业生满意度分析:
为了更全面直观了解学院就业工作情况,分析学院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综合素质表现,2016—2017学年学院开展用人单位走访调研工作,共回收企业满意度回访有效问卷56份,从毕业生的合作协调能力、工作胜任力、实践动手能力、创新能力、专业素养、敬业精神和整体素质七个方面,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。
从总体的调查数据来看,企业对学院毕业生总体评价良好,各项指标满意度均达到80%以上。
2、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满意度分析:
学院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满意度较好。2016年,在调查样本范围内,80%以上的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满意。
四、就业工作特色:构建 “三个对接”的人才培养模式和“三链一环节”体系,练好内功,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。
威廉希尔紧紧围绕学科专业特色与社会发展需求,培养学生重基础知识和应用性知识的学习能力,既重视专业素质又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,实现目标培养的专业化和系统化,构建了“三个对接”的人才培养模式(即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对接、教学与科研的对接、学校与社会的对接),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。实践教学环节中积极打造“三链一环节”体系,即“实验、实习、实践以及毕业设计(论文)环节”,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。
具体做法:
1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对接
1)上好实验课。实验课是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的重要一环。威廉希尔一直注重实验课教学,要求实验课老师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,学生扎扎实实学好每一堂课,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。
2)为学生实践创造条件。我院认真做好认识实习、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三个实践教学环节,将其扎扎实实落到实处。
3)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。与企业和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,为我院学生提供实习机会。目前,我院已与深圳韬睿科技有限公司、株洲科瑞变流电气有限公司、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、北大青鸟、中软国际等20多家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。根据自愿的原则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。
4)加大对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。尤其加强对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、学科竞赛等惠及广大学生的群体性活动的经费投入。
5)正确引导学生考研。通过考研座谈会,考研经验交流会等形式,动员和鼓励学生考研,针对考研的学生专门配备考研数学及专业课辅导老师,并安排了理学楼204、205、206作为考研专用自习室,竭尽全力为考研学生做好服务。
2、加强教学与科研的对接
1)老师一对一、一对多带学生做科研。
我院专业课教师每年从大二学生中物色人选,带领学生做科学研究,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。如我院副院长张国华博士,信计系主任刘兴国教授、江力教授、李世霖老师,应物系主任柳闻鹃教授,电科系钟春良、周昕博士、肖丽君副教授,应数系主任汪新凡教授、赵育林博士等多年来一直带领学生做科研,学生在提升自身科研能力的同时,将科研项目整理后参加数学建模、挑战杯等科技竞赛活动,取得了不错的成效,也为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同时,有些成果还以论文的形式在学校学报上发表。
2)学院推行博士下实验室工程。
威廉希尔制定了《“博士下实验室”管理办法》,鼓励博士带学生进实验室开展创新性实验,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,培养学生实践能力、创新创业能力和协作能力,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。
目前共有13名博士指导我院86名同学进行科学研究,并将研究成果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项目申报,2016年我院共获得3个项目立项。(薄膜太阳能电池仿生减反射结构的设计及其制备工艺研究(钟春良博士指导)获得省级立项;基于ARM的新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(潘长宁博士指导)获得省级自筹立项;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永磁材料性能提升机制探究(何军博士指导)获得校级立项。
威廉希尔2017年度“博士下实验室”情况统计
序号
| 姓名
| 研究内容
| 参与学生人数
| 地点
|
1
| 何军
| 永磁材料制备及性能提升机制
| 6
| 应用物理专业实验室
|
2
| 何章明
|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数值模拟
| 4
| 大规模科学计算与信息处理实验室
|
3
| 江力
| Android短信拦截器程序设计
| 6
| 计算物理实验室
|
4
| 潘长宁
| 基于ARM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
| 5
| 电科专业实验室
|
5
| 王国友
| 物理实验的技能和方法,研究和改进物理量测量的方法或仪器
| 2
| 大学物理实验中心
|
6
| 文伟
| 热声制冷与宜居环境
| 5
| 物理演示实验室
|
7
| 肖金
| 二维材料载流子迁移率的理论预测
| 3
| 应用物理专业实验室
|
8
| 余波
| 优化建模
| 5
| 计算物理实验室
|
9
| 钟春良
| 电路模块实训
| 11
| 电科专业实验室
|
10
| 周昕
| 磁控溅射法制备薄膜
| 5
| 应用物理专业实验室
|
11
| 朱钱泉
| 磁阻效应及霍尔效应探究
| 2
| 应用物理专业实验室
|
12
| 张国华
| 信息处理及JAVA项目开发
| 26
| 信息处理创新实验室
|
13
| 文伟
| 物理能力提升
| 6
| 物理演示实验室
|
3)以创新型平台为基础,建立两个创新性实验室。
一是大规模科学计算与信息计算实验室,以计算机信息处理应用创新平台为基础建立。由我院副院长张国华博士牵头,目前已经完成“高校教师基础档案管理系统”开发,并已获得“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”。带领学生已完成“食堂饭卡管理系统的开发”“网吧管理系统的开发”、“美时代(类似于聚美优品)网站的开发”、“手机专卖店(类似于淘宝手机模块)网站的开发”、“威廉希尔网站的开发并担任后期的维护”、“类似于当当网的网站开发”、“优需网的开发”等系统的开发,现正在开发“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管理系统”、“株洲市物流信息公共平台”等应用项目,每年有50余名学生参与。
二是电科专业实验室,以嵌入式开发应用创新平台为基础建立。由钟春良博士牵头,分为三个实验平台,即单片机开发平台、物联网实验平台、DSP实验平台。目前已经完成智能小车和四旋翼飞机的设计与制作,现在正在进行智能家居和机械手的设计和制作,每年有30多名学生参与。2016年8月创新平台参与学生电子信息与科学技术1301班管天亮、李凡、邓丽蓉三名同学荣获湖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。
5)大力倡导并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、学科竞赛、学术报告等活动。
一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,扩大学生的知识面,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。针对挑战杯、数学建模、数学竞赛、物理竞赛、创业比赛等课外科技创新活动,我院配备指导老师,配备专项经费,利用暑假集中训练,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。
二是举办“应用数学”及“智能物理”双创实验班。威廉希尔积极申报双创实验班,以学科竞赛、创新创业竞赛及对接孵化项目等培养创新型高级应用型人才。参加实验班的同学共来自全校12个本科专业的学生136名,经过初试、面试等层层考核后,共有83名同学成功进入实验班学习。
3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对接
1)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,与企业和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,为我院学生提供实习机会,为学生与社会对接创造条件。
2)利用寒暑假,要求学生走向社会,参加实践,并上交社会实践报告。
3)与培训学校签订合作协议,暑假期间组织我院低年级学生到学校做兼职,提升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。
通过以上措施,学生普遍反映真正接触到了社会,了解到社会所需求的知识,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4、培养成效:
1)就业情况
我院连续五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0%以上,且多数从事与IT相关的工作。2013—2017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依次为,91%;93.27%;94.66%;94.16%;91.32%;92.27%。
2)考研情况
2013、2014、2015、2016、2017五年我院共有80余名同学考取研究生,大多数同学均考入重点大学(其中有4名同学考取中科院研究生,目前已完成中科院硕士研究生学业的刘世伟、潘文武2名同学,正在攻读中科院博士学位)
3)论文发表情况:(2016—2017学年)
1)刘俊,刘二杨,王冲,李文,黎秋菊.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字粮食平台质量管理模块分析与设计.计算机时代
2)李文,杨明,麻贵海,马青格.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物流信息公共平台的设计与开发.计算机时代
4)学生参加竞赛获奖情况:(2016—2017学年)
1)管天亮、李凡、邓丽蓉获湖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;
2)李文、王若晨、高晨阳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湖南赛区三等奖;
3)卢小雄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(湖南赛区数学类)二等奖;
4)温开怀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(湖南赛区非数学类)二等奖;
5)李文、蓝珠玲、高晨阳获湖南省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。
5)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项目(2016—2017学年)
1)靳忠伟、徐开朗、姜杉彪、黄智勇、曾跃新,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永磁材料性能提升机制探究,指导老师:何军,校级项目
五、就业形势研判和对策
2017年,高校毕业生总量预计达到795万,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,就业形势复杂严峻。学院就业工作既面临着挑战,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,我们将不断加强新形势、新契机下就业工作的思考和展望,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力度,努力实现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。
1、完善联动机制,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配度
学院要全面研判经济社会发展、产业结构调整转型需要,建立和完善就业与 招生、培养联动机制、全员参与就业工作机制,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。不断加强 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,了解用人需求信息的发展动态和知识更新的方向,找准人才培养定位,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。
2、发挥创业引领作用,完善创新创业教育、实践、扶持一体化建设
目前,我院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势头良好,并取得了一定成效。但是,我院创业教育在师资水平、创业扶持等方面还有较大上升空间。同时,我们要发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、创新创业教育、创新性试验平台、创新创业竞赛等作用,更好地培养和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。学院将进一步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、信息平台、孵化基地等多方面着手,不断提升,促进我院创新创业人数不断提升。
3、继续完善“三个对接”的人才培养模式和“三链一环节”体系,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。
全面加强实习、就业基地的建设,加强专业实习的实效性,建立稳定的、能满足教学和就业需要的实习实训基地;结合专业特点,让更多的老师带领学生做科研,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;合理安排教学计划,继续建设优质的学生成长平台。推动学生专业学习的同时,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。
4、加强引导,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、中西部地区、艰苦边远地区就业。
引导毕业生树立报效国家的思想,立志到基层、西部和山区去建功立业。大力宣传,组织毕业生认真学习相关文件。把政策原原本本交给学生,在学院内营造出了良好的舆论氛围,帮助学生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改革政策,引导他们认识面向基层就业是大势所趋,教育他们要树立艰苦创业精神,转变就业观念,自觉调整就业期望值,树立“先就业,再择业”的就业观。
威廉希尔
2017年11月